#图文打卡计划#股票开户配资
你敢相信吗?60岁的老汉揣着100块钱和祖传的香料秘方,从河南的小作坊起家,最终打造出自己的商业帝国。
他就是王守义,十三香的创始人,他靠着每盒仅8分钱的微薄利润,硬是把这“小买卖”做成了如今家喻户晓的大品牌。
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,早在2015年的时候,十三香牌调味品便实现总营收16亿元,利润2.6亿元。
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,面对蜂拥而至的投资人和银行的贷款邀请,他一概拒绝,甚至连上市的诱惑都置之不理,房地产更是碰都不碰。在这个人人追逐利益最大化的时代,他却反其道而行之,他是固执己见还是另有高招?
孙子不同意他的原则
2003年“十三香”的创始人王守义老先生去世了,他留下的不仅仅是年销售额超过20亿的调味品帝国,还有一套独特的商业信条。
在王守义看来:“挣惯了快钱,就不会再安心做实业了。”
所以,他经商有“四不原则”,不上市,不贷款,不多元化,不碰房地产。
这四条原则稳稳地支撑着他的十三香商业帝国,也成了悬在后辈们头顶的“紧箍咒”。
他去世之后十三香的管理大权落到了三个儿子手中,兄弟三人齐心协力,倒也把生意经营得平稳顺畅。
可是新一代的家族成员,特别是王守义的长孙王太白,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想法。王太白是一个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喝过洋墨水的“海归”,有着和爷爷截然不同的商业理念。
他崇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,对爷爷的“四不原则”持不同意见。在他看来坚守传统固然重要,但时代在变市场也在变,墨守成规只会错失良机。
王太白的想法,源于他在英国的亲身经历,2007年他察觉到英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热行情,于是拿出自己的积蓄在曼彻斯特投资了一套公寓。
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,英国房地产市场遭受重创,他的投资也打了水漂。
这次失败的经历并没有让他放弃对资本市场的热情,反而让他对金融运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。他意识到资本市场运用得当可以创造巨大的财富,但如果操之过急,也可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。
回国后他加入了家族企业,积极推动公司改革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,并多次尝试说服家族成员,考虑上市融资,拓展新的业务领域。
他认为十三香如果能够上市,就能募集到更多的资金,用于扩大生产规模,提升品牌影响力,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。
保守估计,上市后十三香的市值至少能翻一番,达到40亿甚至更高。他的想法遭到了家族其他成员,特别是父辈们的强烈反对。
在他们看来,上市就意味着失去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,把家族的命运交给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,风险太大。
他们更倾向于稳扎稳打,守住现有的市场份额,而不是盲目扩张,冒不必要的风险。家族内部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,始终没有结果。
王太白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他理解父辈们对家族企业的守护之心,也明白他们对资本市场的担忧。
但他同样坚信,十三香要想更上一层楼,就必须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,去迎合新的发展机遇。该怎么发展是需要不断讨论的,但是十三香的发家史是确定的,可以好好讨论一下。
包装都是手写的
1984年60岁的王守义,手里攥着祖传的十三香配方和仅有的100元积蓄,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。
那一年个体户不断涌现,但多数人还在摸着石头过河,王守义却凭借着对香料的独特理解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嗅觉,踏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业之路。
100元在80年代不是个小数目,但对于创业来说,其实只是杯水车薪。
王守义用这笔钱买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和原材料,在自家的小院里支起了一口大锅,开始了生产他的“十三香”。
没有厂房没有工人,一切都要亲力亲为。每天凌晨四点他就已经起床了。他先要把各种香料按照祖传的秘方进行配比、研磨,然后进行炒制、包装。
为了控制成本,他甚至自己动手制作包装盒,在简陋的纸盒上,工工整整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和“十三香”几个字。
做好这一切后天也才蒙蒙亮,他会拉着自己的人力车,走街串巷地叫卖。那个年代物资还比较匮乏,调味品市场远不如现在丰富,家家户户做菜大多只放盐和酱油。
“十三香”这种调料儿很多人都不了解,为了打开销路,王守义想尽了办法。他会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支起一个小摊,现场演示十三香的用法,邀请路人品尝。
他的真诚和热情逐渐赢得了顾客的信任,十三香独特的香味和实惠的价格,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。
这样靠着薄利多销的策略,十三香的口碑逐渐在驻马店的大街小巷传开。别小看卖一盒只有8分钱的利润,在当时一根冰棍才卖2分钱,一斤猪肉也才1块多钱。
王守义靠着这8分钱的微薄利润,一点一滴地积累着财富。他把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到生产中,不断改进生产工艺,扩大生产规模。
1987年他的生意越做越大,他的人力车已经不够用了,于是他咬咬牙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。这辆三轮车,成了他创业路上的“功臣”,载着他和他的十三香走遍了驻马店的每一个角落。
1998年,“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”正式成立,他的小作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现代化生产线的企业,年销售额突破4亿元。
王守义这位60岁才开始创业的河南老汉,用14年的时间,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。
生意也曾经失败过
虽然现在看来他的商业帝国辉煌得不得了,但他创业的过程其实并不容易。在改革开放之前,他其实就已经尝试过用祖传的十三香配方做点小生意。
那时的他走街串巷,用小布袋包装着自制的调料,口碑还不错,也挣了点小钱。可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个体经营被视为“资本主义尾巴”,他的小生意被迫中断,十三香的香味也暂时沉寂了下来。
1984年因为改革开放经济越来越开放,他决定再试一次,但他的这个决定引起了家人的强烈反对。
60岁在那个年代,很多人已经开始考虑养老的事情了,创业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,而且他只有100块钱,还不够一家老小一个月的开销,做买卖能做起来吗?
但王守义却异常坚定,事实也证明他确实把这生意做得红红火火,当年的坚持获得了巨大的回报。
他的厂子越做越大,自己富起来了,也带动了当地的就业,而且他对员工特别好,在员工的眼里,他是一个特别德高望重的老板。
每天早上早起去买菜,吃饭的时候挨个给员工发筷子的老板谁见过?王守义就是这样的人。他这样的“善心”也是让企业一步步发展到今天,越做越好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结语
从小贩到年收入20多个亿,这位60岁才开始创业的河南老汉,用他的人生经历诠释了什么叫做“大器晚成”。
他不懂什么高深的商业理论,凭着对品质的坚守和对商业的敏锐嗅觉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。
8分钱的利润,看似微不足道却积少成多,最终成就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。
更让人佩服的是,在诱惑面前,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上市,不贷款,不碰房地产,一直专注做好一件事。
参考资料:
1.界面新闻 一盒赚8分,年赚2.6亿,挑战老干妈毫不逊色股票开户配资,却面临接班难题2.《36年不上市不贷款 与iPhone一起香的王守义十三香》时代周报
配资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